星期日, 12月 08, 2013

希爾伯特-黃變換

         昨天來學校看到樓下,一堆旗子上面打著黃鍔星期一 17:00~19:00的演講題目What is Frequency想說應該是知名人物下午好奇的查了一下他的研究發現他的來頭真的不小本來星期六要來K書的,結果一個下午 + 晚上在研究他在1998年發表的(Hilbert-Huang Transformation簡稱HHT)跟應用。中央大學校長李羅權指出,HHT為一高效率應用數學演算法,這項方法可適用於分析非線性、非穩定性過程所產生的數據。

HHT的發明被認為是「NASA史上最重要的應用數學發現之一」

        HHT優點主要在非線性。HHT 由三個部分組成 ( IMF + EMD + 希爾伯特轉換 ), 其中前兩者是他發明的一個IMF function + 一個EMD方法第三個希爾伯特轉換是希爾伯特的,對於非穩態及非線性看來是非常有用的,HHT 到最後會生成 n個IMF和一個趨勢函數這個對我們的應用應該很有幫助,但他整個結構應該很吃重IMF的準確性,該用何種原始 Data數據要想一下。

另外昨天也順道去分析了一下他跟線性回歸, 非線性回歸的差異點,本來感覺上是差不多的東西,但後來發現回歸線並沒辦法做到他的功能,非線性回歸方程一般很難求,不然就是先測定它是何種波形,再回頭推,自然界複雜波形沒辦法用單一非線性函數去歸納出趨勢函數,線性回歸就更不用講了,兩者用途也不太相同。

回頭我又看了一下DCT 跟傅立葉轉換,都類似轉Frequency domain,概念上有相近,對於應用上,結果就是得到一個DC + n個AC,在我們的應用上應該是很有幫助的。直到昨天我才搞懂DC 這個值的物理意涵,重點在下面那張圖的線性組合」[6],大多文章都在講DCT的流程、怎麼算,很少文章講到這件事



任何一個 8*8=64 個像素所組成的圖案,都可以表示為以上 64 個方塊圖的「線性組合」。



DCT 蝶形變化複雜度為O(n \log(n))若使用快速傅立葉變換來計算DCT,需要的預操作和後操作。

EMD 的運算如下:將一原始訊號做若干次 Sifting 後,訊號上、下包絡線的平均線會漸漸和水平軸重合,直至訊號的上、下包絡線對稱於水平軸。此新訊號即為第一個 IMF,故稱為 IMF1。將 IMF1 從原始訊號減去,得到第一個殘餘訊號( First Residual ),稱為 r1,將 r1 依同樣方式做若干次 Sifting,可獲得 IMF2,再將 IMF2 從 r1 扣除,得到第二個殘餘訊號 r2,依此規則重複計算,則可將原始訊號拆解成數個 IMF 和最後的殘餘訊號,此即為 EMD 的運算流程。


Reference:

沒有留言: